近年来,功山镇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流动,适龄儿童数量锐减,部分学校出现“空心化”现象(如部分小学13名学生搭配4名老师),因教育资源有限,出现小规模学校难以配备优质师资和现代化设施,课程开设不专业(1名教师兼职4至5门课程),教育质量难以保障。为办好家门口的教育,办实群众方便满意的教育,功山镇聚焦教育资源整合,以优化校园布局为切入点,落实三个举措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分别针对偏远地区校点师生情况、并入校点资源情况,组成6个工作小组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走访9所小学及幼儿园,了解师生配比、课程设置等情况,实地走访功山、纲纪、尹武3所完小,检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等基础设施状况是否满足校园布局的教学需求。分类对学校教师、家长代表、党员村民代表122人次进行访谈,以召开家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人大代表集中活动等方式,充分尊重家长意见并征求校园布局、资源整合等意见建议10条,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功山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实际行动落实群众需要,解决群众困难问题。针对群众担忧的“小学生过早住校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学业水平跟不上”的问题,采取1名党员骨干教师+1名高年级学生+1名转入新生培养的传帮带方式,加强互帮互助,确保撤并学校学生在学业上、心理上、生活上平稳过渡。针对党员代表反映的“村庄失去学校后,文化纽带断裂,校舍闲置”的问题,功山镇加强优化校园布局调整的政策宣传,积极探索校舍的再利用途径,改造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或党员活动室,鼓励村民自发组织文化活动,读书会、技能培训等,增强村庄的文化凝聚力。
落实全面服务为保障。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范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化香箐、羊毛冲、杨柳、白龙4所小学8个年级77名学生并入纲纪完小,菜地小学2个年级13名学生并入功山完小,确保学生就近入学,减轻家长接送负担,每学年度开展2次家校沟通,通过定期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增强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二是加强配套服务建设。争取上级资金396万元建设纲纪完小综合楼,协调供电局、交通局等挂联帮扶部门,投入项目资金20余万元,推进解决学校征地、中学电力设备重新架设、纲纪小学门口道路拓宽等问题。三是全面了解并入校点的家庭情况,针对部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组织民政、社保、残联、团委等部门开展关爱服务及政策保障,解决家庭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