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时事播报
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寻甸 - 寻甸概况
寻甸县概况(2017年)
[作者:寻甸县委史志办发布时间:2018-11-30 16:13来源: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简称寻甸县)地处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属昆明市郊县。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东连曲靖市马龙县、沾益区;西接富民县、禄劝县,南邻嵩明县、官渡区;北依东川区、会泽县。县境东西宽(横距)84.5千米,南北长(纵距)75千米,总面积3588.38平方千米。境内昆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斜跨东南,东川铁路支线、嵩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7204公路贯通西部,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是昆明市北出四川、东北出贵州的重要通衢。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海拔1873米,距昆明市91千米,曲靖市87千米,东川区86千米。

【地形地貌】寻甸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7.5%,坝区面积占12.5%。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有高山、丘陵、坡地、坝子、河谷槽地等多种地貌,高原山地地形地貌特征明显,喀斯特地形地貌散布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阶梯状。山脉属乌蒙山系(县境山脉属乌蒙山南沿部分,主峰牯牛寨为乌蒙山最高峰,主峰海拔4017.3米,在东川区境内),多呈南北走向,山间点缀着低洼谷地或湖盆。北部,受金沙江河流强烈切割,河谷深切,山势陡峭险峻;中部,地势略高,平坦开阔;东南部,丘陵间散布各类大小不等的盆地。县境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8002600米之间,位于金源乡的花石头(东川区称其为巨龙梁子)是全县的最高点,主峰海拔3294.8米,金源河谷的小树棵是全县最低点,海拔1445米,相对高差1849.8米,全县呈现山原峡谷交错、川原平行、逶迤绵延的雄伟地貌景观。境内山峰众多,海拔在23002800米的山峰有120座,在2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座。境内有仁德、羊街、鸡街、倘甸、凤仪5个万亩以上的山间坝子,平坦开阔。有七星、河口、金所、功山、柯渡、先锋、尹武、可郎、摆宰9个千亩以上的山间平坝,多为河谷槽区,一般东西两面山峰突兀,民多夹岸而居。坝子占全县耕地面积30%左右,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主产区,也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全县共发现煤(褐煤、无烟煤)、磷、硅藻土、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玄武岩、大理石、硅石、水泥配料用白云岩、重晶石、建筑用砂石料、砖瓦用黏土页岩、铅、锌、铁、铜、铝(铝土矿)、锰、钛(钛砂矿)、钴(钴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22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褐煤、磷、灰岩、石膏、硅石、白云岩、铁、钛(钛砂矿)、砖瓦用黏土、页岩、砂石料、矿泉水、地下热水13种,占总矿种的54.16%。褐煤资源储量3.6亿吨,为露天煤矿;磷以Ⅱ、Ⅲ级品矿石为主,资源储量1.26亿万吨;硅藻土与褐煤共生,为富含有机质、高烧矢量型易选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先锋镇,资源储量1.9亿吨。

【森林资源】县境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辽阔,森林资源丰富。1986年,全县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境内有种子植物153416800余种,其中,温带植物分布最为广阔,占境内森林资源的50%,以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为最常见树种;热带植物占28%,以木棉、余甘子、梧桐、荆条居多;其他气候带植物占22%。境内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红豆杉、大树杜鹃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黄杉、冷杉、银杏3种,残存于县域部分地区,数量极少。县境森林资源属中山、亚高山植物体系,在海拔15002300米之间,原生林以亚热带阔叶林为主,伴生有云南松;海拔23003300米之间为栎类、华山松和灌木;境内针叶林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3种,滇油杉生长于海拔18002500米云南松林与阔叶林间;阔叶林与常绿相间,以旱冬瓜、各种栎类、杨梅、杜鹃为主,其中旱冬瓜垂直生长于海拔16002800米山坡中部、下部及林箐潮湿地带,多为块状或带状分布;栎类主要树种有麻栎、刺栎、青冈栎等,多分布于背风且土壤潮湿的脊谷地带,多呈纯林小块状分布,常与云南松林混合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柏树类有圆柏、刺柏、藏柏、侧柏、翠柏等品种,多为人工造林,灌木为小乔木组成的自然群落,主要分布于25002800米之间的高寒山区。

【土壤耕地】全县共有10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72个土种。全县自然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土壤所占比例:棕壤占5.66%,黄棕壤14.61%,红壤占45%,沼泽土占0.17%,冲积土占3.35%,紫色土占3.35%。全县耕地面积140.64万亩(含托管4乡镇),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09%。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5个二级类,其中,灌溉水田分为平田、梯田2个三级类;旱地分为平旱地、坡地、梯地、轮歇地4个三级类。全县草地面积14.7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74%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3个二级类。

【水系河流】境内河流主要分属小江、普渡河、牛栏江三大水系,21条河流基本属金沙江水系,有滇东北最大的天然断限喀斯特淡水湖泊清水海。境内水资源丰富,江河、沟渠纵横,湖泊、水库、坝塘、滩涂星罗棋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47亿立方米。按流域划分,牛栏江水系5.81亿立方米(不含干流过境水量2.4亿立方米,支流马龙河过境水量2.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7400千瓦;小江水系5.5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5722千瓦;普渡河水系5.3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850千瓦。

县境最长河流为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亦称“车洪江”。明清时称“澜江”,亦称“阿交合溪”。发源于金所街道老黄山,向南流经羊街、嵩明嘉丽泽,北转由达龙进入寻甸县境,自南向北流经仁德坝子,在七星桥与马龙河合流,流经河口镇,至寻甸、会泽、沾益三县交界处流入曲靖市会泽县,经会泽、巧家、鲁甸、昭阳区注入金沙江。境内河道长75千米,流域面积1133平方千米,上游流量0.59立方米/秒,七星桥水文站枯季流量1.9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9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9.02亿立方米,其中,汛期7.6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84.2%;枯季1.4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15.8%。主要支流马龙河发源于马龙,流经马过河、三岔河等地,于七星桥汇入牛栏江。1958年,寻甸县拦河筑坝于七星镇小坝者村,建成中型水库凤龙湾水库,形成一个蜿蜒于崇山峻岭间长15千米的人工湖泊景观。

高原断陷喀斯特湖清水海属金沙江水系,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1.6千米,湖面面积7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3.3千米,最大水深32.8米,蓄水量1.18亿立方米,为寻甸县城主要饮用水水源,“引清济昆工程”是昆明市继掌鸠河引水工程后另一重大引水工程项目。

行政区划

明成化十二年(1476),寻甸府改土归流,寻甸府辖二十马头、七里(宣化里、甸头里、果马里、乞曲里、那厘里、倘甸里、亦郎里)。至明末,寻甸府辖二十马头、七里、木密守御千户所、凤梧守御千户所、平彝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五年(1666),裁凤梧守御千户所。三十五年(1696)建平彝县(含七星大部)。乾隆十九年(1754)寻甸州行政区辖八里、69甲、640村及易古巡检司。其中:宣化里10甲、54村;甸头里10甲、77村;果马里10甲、53村;倘甸里10甲、104村;那厘里8甲、85村;亦郎里8甲、101村;乞曲里10甲、119村;隆丰里3甲、47村。

民国十九年(1930),县以下设区,区辖甲,共设17个区68.5甲;民国三十二年(1943),县下设112乡,即治城镇、凤梧乡、钟灵乡、果马乡、吉龙乡、麒麟乡、易古乡、凤仪乡、瑞和乡、九龙乡、琅华乡、太华乡、桂华乡。

195019589月,县下设区,区下辖乡。195810月至1960年,县下设公社,公社下辖管理区。1961年,县下设公社,公社辖大队。19621965年,县下设区,区下辖公社。19661970年,县下设公社(镇),公社辖生产大队。19711983年,县下设公社,公社辖大队。19841986年,县下设区(镇),区辖乡(办事处)。19872005年,县下设乡(镇),乡(镇)下辖村公所(办事处)。

1978年,全县设城关、河口、五星、建设、金所、羊街、先锋、柯渡、板桥、马街、鸡街、牛街、联合、金源、功山、阿旺16个人民公社,各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全县共164个生产大队。1979年,全县设16个公社,下辖170个生产大队。1980年,划板桥、金源、功山、金所4个公社部分地区成立甸沙公社,全县辖17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1981年,成立仁德镇(区级镇),全县辖117个人民公社,五星公社改为七星公社,建设公社改为塘子公社,板桥公社改为六哨公社,马街公社改为倘甸公社,牛街公社改为凤仪公社,全县共187个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区(镇)、乡(镇)体制改革,16个人民公社改为区,原公社下辖的生产大队改为办事处,牛街公社改为凤仪区,阿旺区划并东川。全县设联合、凤仪、金源、倘甸、功山、甸沙、鸡街、河口、六哨、城关、柯渡、金所、七星、先锋、羊街、塘子16个区,1个县属镇(仁德)。全县共2515个生产队,1614个自然村。

198712月,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改革区乡体制》的通知精神,区(镇)改为乡(镇),寻甸设塘子、仁德、羊街、柯渡、倘甸、功山6个镇,辖64个办事处;设城关、河口、金所、七星、先锋、六哨、鸡街、凤仪、联合、金源、甸沙11个乡,辖109个村公所。

200012月,实行村级体制改革,乡(镇)所辖办事处(村公所)退出行政体制,改为村民自治体制,称行政村。

200510月,仁德镇与城关乡合并,称仁德镇。20052008年末,全县辖仁德、塘子、羊街、柯渡、倘甸、功山6镇和河口、七星、金所、先锋、六哨、鸡街、凤仪、联合、金源、甸沙10乡,乡(镇)下辖174个行政村1634个自然村。

20097月,经上级批准,七星乡、河口乡、鸡街乡、先锋乡、凤仪乡改称七星镇、河口镇、鸡街镇、先锋镇、凤合镇。全县辖仁德、塘子、羊街、柯渡、倘甸、功山、七星、河口、鸡街、先锋、凤合11镇及金所、六哨、金源、甸沙、联合5乡,乡镇下辖167个村委会,7个居民委员会。94日,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昆明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托管”寻甸县倘甸镇、凤合镇、金源乡、联合乡,东川区舍块乡、红土地镇,禄劝县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共9个乡(镇)94个村民委员会,963个村民小组,托管区国土面积1837.54平方千米(其中寻甸县4乡镇托管面积779.33平方千米),人口22.3万。118日,金所乡、塘子镇并入仁德镇。

20102013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六哨、鸡街、甸沙、功山10个乡镇(街道),下设7个社区,125个村(居)委会,1372个村(居)民小组,980个自然村。20111月,凤合镇、倘甸镇、金源乡、联合乡划归“两区”管委会托管;2011429日,仁德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20142015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10个乡镇(街道),下设7个社区,132个村委会,1151个自然村,1307个村(居)民小组。

2016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12个乡镇(街道)(2016121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复《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对仁德街道进行析置的请示》,同意将仁德街道析置为仁德、塘子、金所3街道),下设7个社区,132个村委会,1151个自然村,1307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2809平方千米(不含托管4乡镇)。

2017年,全县辖仁德、塘子、金所、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倘甸、凤合、联合、金源16个乡镇(街道)(20171219日托管四乡镇划归寻甸县管理)。

人口与民族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22万人;户籍总人口5693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952人,农业人口475163人,城镇化率30.3%;自然增长率6.39‰。

寻甸县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回、彝、苗3个民族。截至2017年底,少数民族籍人口135059人,占总人口的23.72%,其中,回族7123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2.74%;彝族536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9.69%;苗族718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32%

(县统计局)

气候

寻甸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气候突出,潮湿多雨。境内地形高差大,河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别显著,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24003000米地区气温偏低,霜期较其他地区长,具有亚热带及温带气候特点。2017年,年平均气温14.9℃,与2016年同期相比偏低0.6℃,与历年同期平均值持平,属正常范围。年降水量1290.1毫米,与2016年同期相比偏多245.1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1022.4毫米相比偏多267.7毫米,偏多幅度为26%,属偏多范围。年日照时数为1669.1小时,与2016年同期相比偏少291.3小时,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少392.5小时,属偏少范围。年内春季旱情偏轻,雨季开始期较常年特晚,汛期降水量偏多,8月无夏季低温天气,全年属降水偏丰的气候年景。

气象灾害:县境是昆明地区最容易形成降雪天气过程的县区之一,每年降雪57天。县境地形特殊,容易出现倒春寒、雪灾、霜冻、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八月低温、秋季连阴等灾害性天气,其中以倒春寒、霜冻、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八月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境内霜冻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因地形差异,各地霜期长短不一,霜期最长的是六哨乡,霜期达150天左右。气象学通常划分四季的标准是: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季,按此标准,寻甸基本无夏季,冬季23个月,春秋相连长达910个月,属“短冬无夏,春秋相连”型。

(县气象局)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98928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3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08095万元,比上年增长0.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9219万元,比上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230.442.4调整为26.329.344.4;人均GDP19079元(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6.5%。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437262万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198306万元,比上年增长5.8%;林业总产值12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畜牧业总产值193531万元,比上年增长7.2%;渔业总产值14547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8627万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牧业增加值111474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63027.5亩,比上年增长1.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37728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246226.9吨,比上年下降0.1%。肉类总产量98375.9吨,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猪牛羊肉94446.5吨,比上年增长10.4%

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558800万元,比上年下降23%(现价);完成工业增加值208095万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73832万元,比上年下降27.1%(现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2%;实现利税-36334万元,同期为-348414万元,亏损比上年减少312080万元,比上年下降89.6%,其中,利润总额-38053万元,亏损比上年减少324825万元,比上年下降89.51%

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29098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实现增加值55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7.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35亿元(含房地产投资,含托管乡镇),比上年增长14.3%。其中,12个乡镇(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0.73亿元,比上年下降82.6%;商品房销售面积17.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41.01亿元,外资100万美元。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9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37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8%;限额以下企业完成321757万元。

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4%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3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4万元,比上年增长7%(财政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236万元,比上年增长37.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6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5%,其中储蓄存款935779万元,比上年增长22.2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4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短期住户贷款余额3475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9%;中长期住户贷款余额184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71%

全县全部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1516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在岗职工20167人,比上年下降2.4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57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6%,其中,在岗职工劳动报酬为15277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4%;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3599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5146元,比上年增长19.3%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比上年增长8.7%(现价),人均消费支出18962元,比上年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9元,比上年增长10.3%(现价);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877元,比上年增长23.3%

(县统计局)

扶贫

2017年,按照61065贫困退出发展思路,重点实施整乡推进、信贷扶贫、社会帮扶等各项扶贫工作。实施整乡推进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51027.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26442.33万元,其中,鸡街镇完成投资23884.84万元,完成116%;功山镇完成投资20927.37万元,完成100%;七星镇完成投资16042.3万元,完成82.4%;先锋镇完成投资21687.19万元,完成79.22%;柯渡镇完成投资13659万元,完成72.79%;甸沙乡完成投资17293.65万元,完成92.2%;羊街镇完成投资4133.19万元,完成96.07%;联合乡完成投资12252.79万元,完成58.63%

年内,中央、省、市下达全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9199.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163.5万元,省级资金4218万元,市级资金68818万元。安排下达柯渡镇、七星镇、甸沙乡、先锋镇、联合乡整乡推进项目资金6500万元;雨露计划帮扶学生718名,投资215.4万元;到户贷款贴息820万元;贫困统计监测等经费102万元;第一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产业扶持资金7393.37万元,第二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产业扶持资金1189.93万元;下达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宜居农房建设55600万元;下达乡镇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资金5794.3万元;其他项目1584.5万元。

120个特困自然村提升工程项目涉及15个乡镇(街道)74个村(居)委会120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实施自然村通水、通电、村内道路硬化、公厕、集中排污沟渠以及垃圾焚烧炉或垃圾池、外观风貌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3734.12万元。

2016年、2017年,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项目23个,搬迁967366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452841人,随迁户222828人;概算总投资21497.7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中央补助资金2272.80万元(人均0.8万元),通过举借地方政府债务注入项目资本金2769.97万元(人均0.98万元),通过承接专项建设基金注入项目资本金1420.5万元(人均0.5万元),通过承接长期低息贷9943.5万元(人均3.5万元);同步搬迁户建房补助888万元(户均4万元);群众自筹1500万元;超面积平台公司共享1053万元;整合水、电、路、活动室等资金1650万元。2016年实施搬迁565222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431721人,随迁户122507人;2017年实施搬迁402144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021120人,随迁户100321人。截至20171231日,房屋竣工19835户,搬迁入住17597户,在建4132户。

全年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150.4万元,其中,功山镇贷款500万元,六哨乡贷款2530万元,先锋镇1005万元,甸沙乡980万元,河口镇600万元,鸡街镇735万元,七星镇455万元,仁德街道895万元,柯渡镇958万元,羊街镇710.4万元,金所街道544万元,塘子街道188万元。倘甸镇250万元,凤合镇150万元,金源乡500万元,联合乡150万元。贷款投放在16个乡镇(街道)132个行政村,扶持种植业7805万元、养殖业2300万元、其他行业1045.4万元,受益农户230287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户23028776人,户均增收400010000元不等,到期还款率达100%。通过信贷资金扶持,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及地方种养业,并逐步形成规模,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

2017年,中央、省、市、县(区)共315家帮扶力量(含企业、部队及新增6个行业)定点帮扶寻甸县16个乡镇(街道)174个行政村,选派驻村队员896人,参与帮户干部7977人,结对帮扶贫困户25580户;各级帮扶力量累计召开专题会议2598次,到点调研31599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733.91万元,其中,各级挂联单位投入22951.85万元(含协调立项投入及援助物资折款),其他社会力量投入1782.06万元(含援助物资折款)。

(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