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简称寻甸县)地处东经102°41′~103°33′,北纬25°20′~26°01′,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属昆明市郊县。横跨金沙江、南盘江两流域。东连曲靖市马龙县、沾益区;西接富民县、禄劝县,南邻嵩明县、官渡区;北依东川区、会泽县。县境东西宽(横距)84.50千米,南北长(纵距)75千米,国土面积3588.38平方千米。境内昆曲高速公路、沪昆高铁斜跨东南,东川铁路支线、嵩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7204公路贯通西部,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是昆明市北出四川、东北出贵州的重要通衢。县人民政府驻仁德街道,海拔1873米,距昆明市90余千米,曲靖市87千米,东川区86千米。
【地形地貌】寻甸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7.5%,坝区面积占12.5%。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有高山、丘陵、坡地、坝子、河谷槽地等多种地貌,高原山地地形地貌特征明显,喀斯特地形地貌散布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阶梯状。山脉属乌蒙山系(县境山脉属乌蒙山南沿部分,主峰牯牛寨为乌蒙山最高峰,主峰海拔4017.30米,在东川区境内),多呈南北走向,山间点缀着低洼谷地或湖盆。北部,受金沙江河流强烈切割,河谷深切,山势陡峭险峻;中部,地势略高,平坦开阔;东南部,丘陵间散布各类大小不等的盆地。县境大部分地方海拔在1800~2600米之间,位于金源乡的花石头(东川区称其为巨龙梁子)是全县的最高点,主峰海拔3294.80米,金源河谷的小树棵是全县最低点,海拔1445米,相对高差1849.80米,全县呈现山原峡谷交错、川原平行、逶迤绵延的雄伟地貌景观。境内山峰众多,海拔在2300~2800米的山峰有120座,在2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座。境内有仁德、羊街、鸡街、倘甸、凤仪5个万亩以上的山间坝子,平坦开阔。有七星、河口、金所、功山、柯渡、先锋、尹武、可郎、摆宰9个千亩以上的山间平坝,多为河谷槽区,一般东西两面山峰突兀,民多夹岸而居。坝子占全县耕地面积30%左右,是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主产区,也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褐煤、磷矿、硅藻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全县共发现煤(褐煤、无烟煤)、磷、硅藻土、水泥用石灰岩、石膏、玄武岩、大理石、硅石、水泥配料用白云岩、重晶石、建筑用砂石料、砖瓦用黏土页岩、铅、锌、铁、铜、铝(铝土矿)、锰、钛(钛砂矿)、钴(钴土)、矿泉水、地下热水等22种矿产。已开发利用的有褐煤、磷、灰岩、石膏、硅石、白云岩、铁、钛(钛砂矿)、砖瓦用黏土、页岩、砂石料、矿泉水、地下热水13种,占总矿种的54.16%。2018年,褐煤资源储量3.33亿吨,为露天煤矿;磷矿资源分布在“先锋—摆宰”磷矿带近东西向,长约35千米,宽20千米。由磨腮、先锋、摆宰3个矿区组成。矿带矿区P2O5平均品位22.33%-30.15%,矿带储量2亿吨以上。硅藻土与褐煤共生,为富含有机质、高烧失量型易选硅藻土,主要分布在先锋镇,资源储量1.90亿吨。
【森林资源】县境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辽阔,森林资源丰富。1986年,全县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境内有种子植物153科416属800余种,其中,温带植物分布最为广阔,占境内森林资源的50%,以华山松、云南松、旱冬瓜为最常见树种;热带植物占28%,以木棉、余甘子、梧桐、荆条居多;其他气候带植物占22%。境内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红豆杉、大树杜鹃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黄杉、冷杉、银杏3种,残存于县域部分地区,数量极少。县境森林资源属中山、亚高山植物体系,在海拔1500~2300米之间,原生林以亚热带阔叶林为主,伴生有云南松;海拔2300~3300米之间为栎类、华山松和灌木;境内针叶林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3种,滇油杉生长于海拔1800~2500米云南松林与阔叶林间;阔叶林与常绿相间,以旱冬瓜、各种栎类、杨梅、杜鹃为主,其中旱冬瓜垂直生长于海拔1600~2800米山坡中部、下部及林箐潮湿地带,多为块状或带状分布;栎类主要树种有麻栎、刺栎、青冈栎等,多分布于背风且土壤潮湿的脊谷地带,多呈纯林小块状分布,常与云南松林混合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柏树类有圆柏、刺柏、藏柏、侧柏、翠柏等品种,多为人工造林,灌木为小乔木组成的自然群落,主要分布于2500~2800米之间的高寒山区。
【土壤耕地】全县共有10个土类,15个亚类,36个土属,72个土种。全县自然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土壤所占比例:棕壤占5.66%,黄棕壤14.61%,红壤占45%,沼泽土占0.17%,冲积土占3.35%,紫色土占3.35%。全县耕地面积140.6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09%。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5个二级类,其中,灌溉水田分为平田、梯田2个三级类;旱地分为平旱地、坡地、梯地、轮歇地4个三级类。全县草地面积14.78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74%,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3个二级类。
【水系河流】境内河流主要分属小江、普渡河、牛栏江三大水系,21条河流基本属金沙江水系,有滇东北最大的天然断限喀斯特淡水湖泊清水海。境内水资源丰富,江河、沟渠纵横,湖泊、水库、坝塘、滩涂星罗棋布,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6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47亿立方米。按流域划分,牛栏江水系5.81亿立方米(不含干流过境水量2.40亿立方米,支流马龙河过境水量2.7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7400千瓦;小江水系5.5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5722千瓦;普渡河水系5.3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850千瓦。
县境最长河流为牛栏江,《汉书》称“堂琅江”,亦称“车洪江”。明清时称“澜江”,亦称“阿交合溪”。发源于金所街道老黄山,向南流经羊街、嵩明嘉丽泽,北转由达龙进入寻甸县境,自南向北流经仁德坝子,在七星桥与马龙河合流,流经河口镇,至寻甸、会泽、沾益三县交界处流入曲靖市会泽县,经会泽、巧家、鲁甸、昭阳区注入金沙江。境内河道长75千米,流域面积1133平方千米,上游流量0.59立方米/秒,七星桥水文站枯季流量1.9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9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9.02亿立方米,其中,汛期7.60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84.2%;枯季1.4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15.8%。主要支流马龙河发源于马龙,流经马过河、三岔河等地,于七星桥汇入牛栏江。1958年,寻甸县拦河筑坝于七星镇小坝者村,建成中型水库凤龙湾水库,形成一个蜿蜒于崇山峻岭间长15千米的人工湖泊景观。
高原断陷喀斯特湖清水海属金沙江水系,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5千米,东西宽约1.60千米,湖面面积7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3.30千米,最大水深32.80米,蓄水量1.18亿立方米,为寻甸县城主要饮用水水源,“引清济昆工程”是昆明市继掌鸠河引水工程后另一件重大引水工程项目。
寻甸县江河较多,水系发育,径流量主要由降雨补给,区域水资源总量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境内受小海梁子等山脉的切割由东至西形成牛栏江、小江、普渡河3大干流共20余条支流和1个天然湖泊(清水海)。根据《云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专题报告》,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69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5.1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4.47亿立方米。按照流域划分,普渡河流域5.36亿立方米,小江流域5.52亿立方米,牛栏江流域5.81亿立方米(不含干流过境水量2.40亿立方米,支流马龙河过境水量2.75亿立方米)。至2018年底,全县共建成小水窖33772件、小水池1700件、小型引水堰闸65件、小型泵站63件、小型渠系工程1850件、小型机电井4件、小型排水沟道495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件、地下机井10眼。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70%,水利化程度达63%。
行政区划
明成化十二年(1476),寻甸府改土归流,寻甸府辖二十马头、七里(宣化里、甸头里、果马里、乞曲里、那厘里、倘甸里、亦郎里)。至明末,寻甸府辖二十马头、七里、木密守御千户所、凤梧守御千户所、平彝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五年(1666),裁凤梧守御千户所。三十五年(1696)建平彝县(含七星大部)。乾隆十九年(1754)寻甸州行政区辖八里、69甲、640村及易古巡检司,其中,宣化里10甲、54村;甸头里10甲、77村;果马里10甲、53村;倘甸里10甲、104村;那厘里8甲、85村;亦郎里8甲、101村;乞曲里10甲、119村;隆丰里3甲、47村。
民国十九年(1930),县以下设区,区辖甲,共设17个区68.5甲;民国三十二年(1943),县下设1镇12乡,即治城镇、凤梧乡、钟灵乡、果马乡、吉龙乡、麒麟乡、易古乡、凤仪乡、瑞和乡、九龙乡、琅华乡、太华乡、桂华乡。
1950~1958年9月,县下设区,区下辖乡。1958年10月至1960年,县下设公社,公社下辖管理区。1961年,县下设公社,公社辖大队。1962~1965年,县下设区,区下辖公社。1966~1970年,县下设公社(镇),公社辖生产大队。1971~1983年,县下设公社,公社辖大队。1984~1986年,县下设区(镇),区辖乡(办事处)。1987~2005年,县下设乡(镇),乡(镇)下辖村公所(办事处)。
1978年,全县设城关、河口、五星、建设、金所、羊街、先锋、柯渡、板桥、马街、鸡街、牛街、联合、金源、功山、阿旺16个人民公社,各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全县共164个生产大队。1979年,全县设16个公社,下辖170个生产大队。1980年,划板桥、金源、功山、金所4个公社部分地区成立甸沙公社,全县辖17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1981年,成立仁德镇(区级镇),全县辖1镇17个人民公社,五星公社改为七星公社,建设公社改为塘子公社,板桥公社改为六哨公社,马街公社改为倘甸公社,牛街公社改为凤仪公社,全县共187个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区(镇)、乡(镇)体制改革,16个人民公社改为区,原公社下辖的生产大队改为办事处,牛街公社改为凤仪区,阿旺区划并东川。全县设联合、凤仪、金源、倘甸、功山、甸沙、鸡街、河口、六哨、城关、柯渡、金所、七星、先锋、羊街、塘子16个区,1个县属镇(仁德)。全县共2515个生产队,1614个自然村。
1987年12月,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改革区乡体制》的通知精神,区(镇)改为乡(镇),寻甸设塘子、仁德、羊街、柯渡、倘甸、功山6个镇,辖64个办事处;设城关、河口、金所、七星、先锋、六哨、鸡街、凤仪、联合、金源、甸沙11个乡,辖109个村公所。
2000年12月,实行村级体制改革,乡(镇)所辖办事处(村公所)退出行政体制,改为村民自治体制,称行政村。
2005年10月,仁德镇与城关乡合并,称仁德镇。2005~2008年末,全县辖仁德、塘子、羊街、柯渡、倘甸、功山6镇和河口、七星、金所、先锋、六哨、鸡街、凤仪、联合、金源、甸沙10乡,乡(镇)下辖174个行政村1634个自然村。
2009年7月,经上级批准,七星乡、河口乡、鸡街乡、先锋乡、凤仪乡改称七星镇、河口镇、鸡街镇、先锋镇、凤合镇。全县辖仁德、塘子、羊街、柯渡、倘甸、功山、七星、河口、鸡街、先锋、凤合11镇及金所、六哨、金源、甸沙、联合5乡,乡镇下辖167个村委会,7个居民委员会。9月4日,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和昆明轿子雪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托管”寻甸县倘甸镇、凤合镇、联合乡、金源乡,东川区舍块乡、红土地镇,禄劝县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共9个乡(镇)94个村民委员会,963个村民小组,托管区国土面积1837.54平方千米(其中寻甸县4乡镇托管面积779.33平方千米),人口22.30万。11月8日,金所乡、塘子镇并入仁德镇。
2010~2013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六哨、鸡街、甸沙、功山10个乡镇(街道),下设7个社区,125个村(居)委会,1372个村(居)民小组,980个自然村。2011年1月,凤合镇、倘甸镇、联合乡、金源乡划归“两区”管委会托管;2011年4月29日,仁德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2014~2015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10个乡镇(街道),下设7个社区,132个村委会,1151个自然村,1307个村(居)民小组。
2016年,全县辖仁德、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12个乡镇(街道)(2016年12月13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复《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对仁德街道进行析置的请示》,同意将仁德街道析置为仁德、塘子、金所3个街道),下设7个社区,132个村委会,1151个自然村,1307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2809平方千米(不含托管4乡镇)。
2017年,全县辖仁德、塘子、金所、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倘甸、凤合、联合、金源16个乡镇(街道)(2017年12月19日托管四乡镇划归寻甸县管理)。
2018年,全县辖仁德、塘子、金所、河口、七星、羊街、先锋、柯渡、鸡街、六哨、甸沙、功山、倘甸、凤合、联合、金源16个乡镇(街道),175个村委(社区),1577个自然村。
人口与民族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57.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55万人,占总人口的83.05%;非农业人口9.72万人,占总人口的16.95%;少数民族人口13.69万人,占总人口的23.88%。其中,回族7.22万人,占总人口的12.59%;彝族5.42万人,占总人口的9.44%;苗族7271人,占总人口的1.27%。常住人口47.54万人,城镇化率30.99%。全县人口出生率11.84‰,死亡率5.84‰,自然增长率5.28‰。
(县统计局)
气候
寻甸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两季受平直西风环流控制,大陆季风气候明显,干旱少雨;夏秋季主要受太平洋西南或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控制,海洋季风气候突出,潮湿多雨。境内地形高差大,河谷区与高山区气候差别显著,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2400~3000米地区气温偏低,霜期较其他地区长,具有亚热带及温带气候特点。2018年平均气温14.9℃,与2017年相比持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持平。年降雨量921.10毫米,与2017年1290毫米同期相比偏少368.90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1022.40毫米相比偏少101.30毫米,偏少幅度为9.9%,属略少范围。年日照时数为1753.20小时,与2017年同期1668.80小时相比偏多84.40小时,与历年同期2061.60小时平均值相比偏少308.40小时,属偏少范围。
(县气象局)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脱贫攻坚任务,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加快‘四区一城’建设,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主动担当,沉着应对,全县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00020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5532万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2166万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87707万元,比上年下降4.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123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1∶29.4∶44.5调整为28.4∶25.8∶45.8;人均GDP达18996元(按常住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0.1%。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427160万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6225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03886万元,比上年增长7.3%;林业总产值12859万元,比上年增长8.5%;畜牧业总产值198276万元,比上年增长6.5%;渔业总产值163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8115万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牧业增加值118601万元,比上年增长6.6%,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9%。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25395亩,同比增长2.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89231亩,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229395.90吨,同比增长2.5%;肉类总产量70065.10吨,同比增长5.0%,其中猪牛羊肉67332.60吨,同比增长5.0%。
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484894万元,比上年下降5.9%(现价);完成工业增加值187707万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23610万元,比上年下降4.7%(现价),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1%;实现利税-23167.4万元,同期为-36738.9万元,亏损比上年减少13571.5万元,亏损同比下降36.9%,其中,利润总额-33724万元,亏损比上年减少1730万元,亏损同比下降4.9%。
全县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80360万元,同比下降45.3%。实现增加值44600万元,比上年下降24.2%。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含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下降9.1%,占比10.5%。
全年房地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1.0%,占比0.8%。商品房销售面积7.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8.4%。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50.03亿元,外资100万美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0647万元,比上年增长6.6%;限额以下企业完成356163万元。
全年接待游客2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8%。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亿元,比上年增长34.0%。
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887万元,比上年下降9.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8180万元,比上年下降4.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1亿元,比上年下降9.7%,其中住户存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7.7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短期住户贷款余额32.50亿元,比上年下降6.6%;中长期住户贷款余额15.40亿元,比上年下降16.5%。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4484人,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在岗职工21560人,比上年增长7.7%。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8797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4%;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7094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0830元,比上年增长7.2%。
城乡居民稳步增收。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46元,比上年增长8.3%(现价),人均消费支出15506元,比上年下降2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72元,比上年增长9.3%(现价);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95元,比上年增长6.6%。
2018年,寻甸县在全省113个县(市)区县域经济也综合排名第36位,比2017年的45位上升9位;分类考核中,寻甸县在一类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排第27位,比2017年的38位上升11位。
(县统计局)
扶贫
2018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下,全县上下将全部精力投入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全年动态管理新识别231户771人,脱贫441户1240人,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755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93%下降到0.25%。年内,上海市投入寻甸县东西部(沪滇)扶贫协作资金3275万元(含2017年度500万元),其中,市、区、街道财政资金2850万元(上海市2700万元、普陀区100万元、石泉街道50万元),其他捐赠资金425万元(上海市玛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万元、普陀区城投公司100万元、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万元、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25万元)。实施项目34个(羊街镇新街蔬菜冷库项目,先锋镇大竹箐冷库项目、窑上鲁支本村集中安置点工程项目,六哨乡、功山镇、联合乡道路项目,仁德街道、七星镇光伏项目,7个深度贫困村基础建设项目,塘子街道、七星镇、金所街道、柯渡镇道路硬化项目,河口镇水冒天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民族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内部装修及设施设备购置等),项目覆盖12个乡镇(街道)34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147人,其中,巩固提升18960人,带动脱贫187人,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29人。
2018年7月7~15日,国务院委托第三方西南大学对寻甸县进行考核评估;9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反馈云南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寻甸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错退率低于2%,漏评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高于90%,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9月3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寻甸县退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寻甸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