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时事播报
文明花香幸福来——寻甸县成功创建 云南省第五届文明城市
[作者:寻甸县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9-09 10:14来源: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寻甸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融入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县域治理,巩固脱贫成效,聚力乡村振兴,全面推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一、强领导健机制 高位统筹推动

(一)列入重点抓部署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作为高质量建设“四区一城”的具体内容,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双创一行动”工作。

组建专班抓落实总结和运用脱贫攻坚1+12+16”领导指挥体系成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总指挥部,组建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的创文总指挥部办公室和10个由县级领导任指挥长的分指挥部,统筹全县74家单位(部门)分头分块抓好工作落实。

建立网格抓管理印发《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创建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寻甸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及明确相关职责的通知》等文件,形成了覆盖全县、条块结合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服务体系。结合机关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网格化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人人参与文明创建、单位部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四)完善机制抓保障制定《寻甸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21年任务分解表》、《2021年寻甸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督查督导标准》等制度文件,明确创建标准、落实具体责任;建立由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分别牵头督查的“双创”总督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高效统筹推进。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编制预算,加大创建工作的财政投入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实现共建共享。

二、抓教育强素质 提升城市内涵

聚焦主题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级党组织,利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宣讲、“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等方式,分层分级向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2021年以来,紧扣“四史学习”,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跟着总书记学党史”读书会、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多种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县党员干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谋发展,“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把文明创建融入全县各级各类单位日常工作全过程,全县已成功创建各级文明村113个、文明单位77个、文明校园38个、文明家庭15个。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305场次。围绕“绿色环保、健康生活、文明行为、良好心态、环境保洁、共筑新风”等6个方面内容,持续投放景观小品、景观牌、投放各式公益广告、发放年画、纸杯等各类宣扬品,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整体跃升。

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持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21年,参加“昆明好人”评选7人,新时代昆明好少年评选11人,评选20202021学年省市级“三好学生”120名、“优秀学生干部”29名、“先进班集体”18个,结合县内红色资源,积极与华东师范大学对接、合作,编印《足印 — 红军长征云南往事和寻甸记忆》党史学习教育校本教材,打造“书香校园”5家、创建“书香家庭”30家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中小学资源,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4所,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持续加强校园周边区域集中整治,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抓建设重管理 营造优美环境

科学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县城布局,完成《三维城市系统建设》《城镇开发边界》《城市总体设计与风貌区规划研究》等规划方案,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城乡发展格局。

坚持“北延东拓”思路,县城“一轴双心两带五组团”功能结构进一步完善,持续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创成省级园林县城,两次高质量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复审,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用设施配套对标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目标,大力投入教育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全县启动、建成、改扩建各类学校项目近百个。全县卫生医疗健康系统大升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建成开放,各级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高质量完成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积极培育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挖掘旅游资源,彰显城市文明形象充分挖掘县内生态、民族、红色等资源,进一步提升各类山水生态优质资源,农旅融合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活力逐步释放挖掘各类红色教育旅游资源,编印《寻甸县革命史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寻甸段被列入昆明市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云南省级示范线路,红色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入挖掘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持续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各色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全县“三线三片四带”旅游发展格局初步构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近五年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32亿元。

细化管理措施,改善城区环境秩序结合县城发展实际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标准要求,采取政府服务为主、积极动员群众参与为辅的管理模式,落实公益宣传动员、“门前三包”等工作措施,组织各单位联合执法,开展违规广告清理整治;规范垃圾分类、投掷和运输管理及分类垃圾标识;依法依规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有效控制了擅自损坏和泼洒、扬尘污染城市道路的行为。定期组织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活动、“三让一整治”活动,全面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城区公共秩序进一步提升。

四、优环境抓发展 构建和谐寻甸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实施权责清单,优化精简各项权责清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运用,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终端数据实时在线与“一网四中心”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实现办事群众一次了解、一次办理。

诚信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把诚信建设作为提高人的素质、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围绕“诚信寻甸”形象打造,深入实施诚信建设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各类诚信教育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诚信建设内涵及政策,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同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公布服务承诺,集中解决诚信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县市民的诚信意识得到不断提高,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有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向长效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人文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注重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挖掘寻甸红色资源,大力宣传红色历史故事,设置红色主题景观小品,增强城市红色底蕴。广泛组织广场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持续推进戏曲、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乡村(社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民族文化,弘扬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大力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资源共建共享,逐步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人文环境。

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把利民、便民作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目标和导向,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乡镇小型公交绿色化转型,优化城乡公交线网站点布局,实现通乡镇率达100%,公交覆盖率达100%。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持续加强医疗服务提档升级。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推行灵活接种,各部门配合加快推进接种工作,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深入实施“平安寻甸”示范创建,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加强基层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规范化建设,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创建各级民主法治村上百家;有力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全县平安和谐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一江一海一区一园”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石漠化治理、清水海保护等工程,保障区域发展与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河湖生态明显改善。节水型社会创建已通过省、市初验。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城乡环境大幅改善。(来源:寻甸县创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