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参保群众权益,寻甸县医保局聚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痛点堵点,以精细化管理、暖心化服务提升经办效能,持续增强群众在异地就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备案“零跑腿”:“两免两即”让跨省就医更省心
围绕“免证明材料、免经办审核、即时开通、即时享受”的“两免两即”原则,寻甸县简化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明确备案至就医地市(直辖市),临时外出人员一次备案最长有效期达6个月,有效期内可多次就诊,彻底打破“备案繁、来回跑”的壁垒。
2025年以来,全县累计办理跨省异地备案1008人次,其中参保人通过小程序、APP等线上渠道自助备案780人次,占比77.4%;线下窗口及电话办理228人次,线上线下多元化服务让备案“指尖办、马上办”成为常态。
二、结算“一站式”:双向保障让费用报销更放心
坚持“向外保障本地参保人、向内服务外地就医者”双向发力,全力推动跨省直接结算落地见效。
对外,通过备案指导、政策答疑、系统报错协调等服务,保障本地参保人跨省就医“出院即结算”,减少手工报销和资金垫付压力。2025年以来,全县参保人异地就医结算3.96万人次、医保报销1100.24万元,其中跨省结算4120人次、报销354.31万元,“少跑腿、少垫钱”成为现实。
对内,及时为统筹区外参保人在寻甸定点医药机构的就医费用提供结算拨付服务,累计结算拨付418.31万元,其中跨省费用60.10万元,让外地群众在寻甸就医同样享受“一站式”便利。
三、服务“面对面”:跨区协同让急难愁盼更贴心
聚焦异地就医中的“系统卡壳、政策争议、流程梗阻”等问题,医保局主动靠前、跨区联动,用“靶向服务”破解群众难题。
为本地参保人“跨省护航”。金所乡参保人程某双在杭州萧山区中医院手术时,因住院跨年度导致结算系统报错,30.8万元的费用若需垫付回昆报销,对普通家庭堪称“重压”。寻甸医保局接诉后,连夜对接杭州萧山区医保局、医院医保科,协同工程师排查系统问题,最终在患者返程前完成结算,48小时内化解“急难愁”。
为外地参保人“属地解忧”。大兴安岭地区参保人张某在寻甸就医时遇报销障碍,医保局联动本地医疗机构与参保地医保局,快速解决异地备案、医疗类别选择等问题,让其顺利享受直接结算服务。
四、监管“严把关”:同标审核让基金安全更安心
以“就医地监管”责任为抓手,将异地就医费用纳入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管理,通过智能审核与人工抽审结合,实现“本地、异地费用同标准审核”。2025年以来,人工抽审异地就医病历处方750份,扣除不合理费用2万元;依托国家异地就医服务平台高效处理费用协同、异地协查问题,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五、政策“接地气”:精准宣传让惠民措施更入心
以乡镇赶集日为重要节点,通过“发放手册+现场答疑+手把手教学”组合拳,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备案流程、报销比例等问题开展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现场指导3000余人次操作线上备案,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从“纸上”走进“田间地头”,从“知晓率”转化为“使用率”,推动医保惠民措施真正深入人心。
从“备案便利化”到“结算一站式”,从“服务面对面”到“监管严把关”,寻甸县医保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高效协同与暖心服务打通跨省异地就医“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位参保群众在异地就医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医疗保险中心
202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