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7-02-27 00:00
字号:[
大
中
小
]
寻政发〔2007〕7号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关于2006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艰苦奋战,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年来,县人民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紧扣加快发展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煤电油运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人民实惠多、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2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574万元,增长4.6%;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405万元,增长38%;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915万元,增长12.8%;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0.1:18.6:41.3调整为36.8:22.9:40.3。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始终把农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强化科技,主攻质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17548万元,增长7.4%。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认真执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建成500亩水稻良种繁育基地、3020亩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和300亩优质马铃薯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5%,促进了粮食节本增效。全年粮食总产达18.9万吨,增长0.92%。二是烤烟生产整体水平有新提高。围绕争创烤烟生产先进县的目标,实施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强化绩效化考核,突出样板带动,做优做精烤烟产业。建成基本烟田31854亩。“科技兴烟”取得成效,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烤烟科技先进县”和“烤烟生产先进县”,完成收购产值1.7亿元,中上等烟达93.62%,均价达10.42元。三是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严防重大疫病的发生,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大小牲畜存栏77.5万头,出栏77万头,增长13.1%,肉类总产6.2万吨,实现产值5.6亿元,增长14.4%。全县改良肉牛18066头,其中冻精改良16122头,建成2个肉牛养殖示范村、2个养殖小区,发展20户专业大户。同时,农机具得到推广应用,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脱毒马铃薯、蔬菜、干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25个试点村建设初见成效。
工业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围绕把寻甸建设成为现代新昆明新兴的重化工业与能源基地的目标,抓住省把我县列为40个发展工业的重点县和8个特色工业园区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北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一是强化协调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水、用地、运力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持。二是加快工业区载体建设。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突出园区特色,金所、塘子工业片区建设顺利推进,启动了羊街农副产品深加工片区规划。工业园区管委会筹建工作积极推进。三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南磷集团二期、龙蟒集团一期等重大项目的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824万元,增长30.2%,工业增加值39206万元,增长3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125万元,增长 1.1%,工业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速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旅游、商贸等行业全面快速发展。围绕把旅游业建成后续支柱产业的目标,着力打造红色、温泉、生态旅游三大品牌,努力推进塘子温泉、北大营草山、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红色旅游等项目建设,旅游业实现了新的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1.4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700万元,增长14.2%。同时,商业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迅速。银行、保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势头良好,市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全年消费需求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96万元,增长23%。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始终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围绕增强发展后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各项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420万元,增长3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8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67%。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建设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工程。南磷集团二期项目、龙蟒集团一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财政经济步入良性轨道。围绕财政平衡的目标,狠抓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增收挖潜措施,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479万元,比去年增收3163万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12033万元,比去年增收2203万元,增长22.4%,收入结构逐步改善,工业成为新兴的财源支柱。坚持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社会稳定、重点支出和预算平衡的目标,拓宽理财思路,强化支出管理,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63293万元(含直拔资金8396万元),比去年增支13024万元,增长25.9%,地方财政支出54897万元,比去年增支11598万元,增长26.79%。财政支出更加科学、合理,在保财政预算平衡目标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启动了乡镇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解决了村委会公用经费,扩大了公共财政的覆盖面,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
二、深化改革,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始终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重推进体制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得到巩固和发展,减轻农民负担409万元。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交通局公路收费站、汽修厂、五金厂3户企业的改制,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供销社改革扎实有效,完成了7户基层社的改革改制,服务“三农”功能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完成。高中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仁德、鸡街、甸沙、六哨“九年一贯制”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价格听证和公示制度积极推行,公共事业收费等价格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抓住“昆交会”、“珠洽会”、“农博会”等有利时机,拓展招商领域,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引进项目9个,协议引资32.2亿元,增长113%,实际到位资金5.5亿元,增长52%。引进外资200万美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成功举办县城及重点集镇开发建设招商项目推介会。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外来客商明显增多,招商活力日益增强。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
围绕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投入,狠下功夫,切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以中轴大街为中心,南北延伸,东西拓展”和“推进北延西拓,控制南延东拓”的思路,加强论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了以“二纵四横”为重点的新区开发,建成了月秀路,基本完成了主轴大街路面铺筑,广场北路顺利贯通,完成河滨公园招商,园丁小区、信合小区启动建设。改造了东门街、青龙路、文苑路,建成了文苑广场。完成了凤梧路、旭东路、翠苑路、玉屏街、镇中路等县城主街主道的绿化亮化。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完善交通标线标识,规范市容管理,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初步达到省甲级卫生县城标准。同时,集镇建设积极推进,集镇管理不断加强,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围绕破解发展瓶颈,着重加强以水利、交通、电力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46件,磨洛河水库主体工程进展顺利,前进河一期治理初见成效,完成金所大麦地、七星戈壁、羊街十里箐等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利化程度达55.1%。通乡油路建设全面完成,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建成河口、功山蒲草塘、倘甸3个4级客运站及河口小街桥,启动了凤仪至甸沙通达工程一期工程、金源大桥建设。寻甸变电站、三月三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基本结束。金凤电站投产运行。通讯网络不断完善。
四、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跃上新水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实现了共同进步。
科技教育卫生蓬勃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推广得到加强,实用科技广泛应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新一轮资源整合取得成效,累计投入资金2095万元,搬迁新建了二小、幼儿园和职业中学,扩大了一中、民中规模,新建三中;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达85.7%,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前列。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开展,农民参合率达98.33%,全年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23.88万人次1540万元,近三年来,累计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59.78万人次3504万元,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搬迁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奖优免补”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强化节约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煤磷资源整合初显成效,水源区保护良好。林业稳步发展,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达41.63%,实现林业产值1.6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建设沼气池2160口,节柴 改造1945户。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举办首届民族文艺汇演暨第27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成立民族文化研究会,加强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保障了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认真开展文物清理、认定和保护工作。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档案、史志工作得到加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军民共建成效显著。
平安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建设“平安寻甸”的要求,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学校企业周边环境明显好转,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切实加强防艾工作,有效遏制了毒品违法犯罪和艾滋病蔓延的势头。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制,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特种设备、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企业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以人为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造福群众作为创新工作思路的结合点,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6元,实际分别增长8.5%和10.9%。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工程,解决了3.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1800户3700人纳入城市低保。组织劳务输出12459人,超计划8.3%。各类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加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部分困难家庭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八件实事全面完成。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县人民政府去年初向人民代表承诺的8件实事全面完成:投资2465万元,完成了11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工程,受益农户7940户32160人。6518户7000名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投资664万元,实施旧城改造,安装路灯685盏,改建绿化带5000平方米;组建市容整治综合执法队,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县城公交车开通。全面启动并提高乡镇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解决了农村1.46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34996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改造中小学危房1.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352平方米。投资625.6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82个;村委会公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了基层政权的有效运转。
六、求真务实,行政能力有新提高
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府、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领导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规划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规划指导建设与发展。城市规划取得新成绩,确定了县城“十一五”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编制完成了《寻甸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寻甸金所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寻甸县红色旅游项目发展总体规划》、《寻甸县柯渡镇旅游集镇总体规划》、《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红色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倘甸村镇建设规划》、《河滨公园规划》、《寻甸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寻甸乡镇消防专业规划》,启动了《寻甸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寻甸县城镇体系规划》、《塘子集镇规划》、《金所集镇规划》、《塘子工业片区规划》、《金所工业区商业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寻甸物流发展规划》,规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各项建设和发展不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加强学习,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县政府领导班子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府的要求,一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以实际行动全面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在指导工作上增强了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再一方面,学习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行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群团组织的意见,自觉接受新闻和社会监督,畅通人民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和要求的渠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工作制度,对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听证,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建立了县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法律顾问室、会议管理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管理。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政府管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职能逐步转移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转变作风,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坚持做到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积极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机关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加大督办力度,干部职工抓落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清正廉洁,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提高和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警示教育,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围绕规范廉洁从政行为,不断健全完善县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工作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推行政府采购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严肃财经纪律,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围绕发挥惩处在廉政建设中的治本功能,大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违反政纪案件3件5人,对2名国家公务员给予了开除公职处分。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政府系统勤政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一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扶贫开发任务繁重,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基”制约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三是改善发展环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招商引资力度还需加大;四是政府职能亟待转变,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2007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着力推进产业培育,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
为实现上述目标,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9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坚持工业强县,推动工业经济上台阶。坚持“集中抓园区、重点抓项目、全力抓工作”的思路,走支撑有力、招商有路、品牌有名、保障有效的工业化道路,强化企业服务,抓好园区建设,建成现代新昆明新兴的重化工业与能源基地雏形。
3.坚持旅游活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以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依托优势,培育特色,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4.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工业招商为重点,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坚持以市政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城镇化。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多渠道融资,高强度开发,掀起新一轮城镇开发建设新高潮。
6.坚持增收节支,促进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开源节流,巩固支柱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7.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8.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9.坚持以民为本,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落实惠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认认真真解民所难,诚心诚意帮民所需,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二○○七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行政 政府工作△ 2006年△ 总结 报告
抄送:县委,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县政协、县纪委,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委、办、局级单位。(印120份)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2月14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