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6年2月25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马 郡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实现倍增。三次产业结构由30:29:41调整为27.5:31.9:40.6。地区生产总值从38.4亿元增加到76.1亿元,年均增长1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922元增加到16273元,年均增长1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3.42亿元增加到6.18亿元,年均增长12.5%。
项目投资拉动强劲。累计完成投资35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其中工业固投183.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引进内资17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191.8万美元、向上争取资金59.38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3个,投资总额、项目数量、建设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3亿元增加到37.5亿元,年均增长8.2%。粮食产量十三连增,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烤烟均价从13.93元增加到30.18元,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市烤烟生产优秀县。畜牧业产值从9.5亿元增加到16.8亿元,是全省24个生猪调出大县之一,“寻甸牛干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马铃薯产值从1.27亿元增加到3.8亿元,蔬菜、花卉、林果、中药材发展迅速。培育了24户农业龙头企业、409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工业经济支撑明显。工业总量稳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8.51亿元增加到19.95亿元,年均增长17.2%。实施技改项目51个,淘汰落后生产线2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户,重化工业产值比重降低了21.6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实体化管理,商务中心投入使用,收储土地95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结构更优。建成标准化市场10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8亿元增加到27.6亿元,年均增长16.6%。组建了凤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累计接待游客542.8万人次、旅游收入8.3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和5.97倍。房地产投资达40.4亿元,建成22个楼盘。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28.44亿元、70.23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和2.2倍。
五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城镇人口达12.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7.7个百分点。
县域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有序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集镇、行政村、自然村规划全面完成。不断提升县城品质,建成市政道路15条,新增居民小区24个,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实施特色小集镇建设8个、重点村建设38个,建成市级美丽乡村7个。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启动寻倘公路、易白公路建设,硬化农村道路623.9公里、路基改造153.5公里,新建跨牛栏江大桥3座。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中型水库1件、小(一)型水库2件、小(二)型水库6件,除险加固小型水库47件,新增“五小”水利工程2.63万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2.69万人;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25.03万亩,土地开发整理18.48万亩。加大电力通信建设力度,新建35千伏变电站3座,改造输变电线路377.46公里;3G、4G网络覆盖率分别达90%、50%。
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推进“四创两争”工作,县城凤梧路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新增雨污管网30.6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县城新增绿地55.24公顷,绿地率达28.12%,绿化覆盖率达31.62%,建成汇龙湿地公园一期,“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有序推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20.14万亩,封山育林、森林抚育25.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12%,“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六哨乡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面完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较好完成;水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牛栏江流域(寻甸段)、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五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全面保障民生,群众福祉大幅增进。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389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2万人。改造农村危房21207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658套,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投入扶贫资金13.21亿元,完成整乡推进3个,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2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425个、易地搬迁2173人,建设宜居农房19726户,贫困人口减少了9.62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099元、6803元,是2010年的1.8倍和1.9倍。
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大幅增加教育投入,投资4.27亿元,全面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建成7个乡镇卫生院、45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新农合、城镇医保报销医药费7.78亿元,“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县乡村文化中心全面覆盖;参加国家、省市体育赛事获金牌17块、银牌31块;《磨盘屯故人志》《地下九千尺》等短篇小说获国家、省市奖项。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平安寻甸、法治寻甸建设,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禁毒防艾”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南磷卫生防护区搬迁、葛根凹采石场关停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日趋完善,成功承办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市“2014联合使命”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持续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获得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县”称号。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史志、气象、人防、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改进作风,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运行机制更加健全,行政效能持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成功创建市级法治先进县。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35件,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37件、建议590件,县政协委员提案616件,面商率、回复率均达100%。虚心听取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开通“寻甸发布”政务微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我们认真落实改革创新举措。深入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29个精减到24个。在安全生产领域向社会购买服务,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承接省、市精简、下放审批服务事项38项,认真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营改增”等改革制度。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进一步规范、盘活财政资金,清理取消账户163个,集中财政代管资金11亿元。
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大幅下降。“六个严禁”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向社会公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更加有力,查办违法违纪案件108件,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