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x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55419-201612-019125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6-12-27 09:55
名 称: 寻甸县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文号: 关键字:

寻甸县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发布时间:2016-12-27 09:55
字号:[ ]

以尊重自然和发展现状,保护环境,保障发展为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沿主要交通干线,统筹谋划国土利用、产业布局与城镇化开发,构建功能清晰,空间高效开发利用,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格局。

一、优化区域功能布局

县域总体功能。建设城市生态涵养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昆明经济重要增长点。服务昆明,聚集人口,提供城市居住空间,提供服务产品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及生态产品。

区域开发重点。以嵩待高速为轴,将县域分为东中西三板块。中部板块跨越发展,主要承担发展经济,聚焦人口功能,重点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提供工业品、商贸服务产品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包括仁德街道、特色产业园区、羊街镇、先锋镇和功山镇。东部板块快速发展,主要承担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功能,重点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农业,提供旅游产品、生态产品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包括仁德街道塘子片区、七星镇和河口镇。西部板块追赶发展,主要承担发展经济功能,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提供特色农产品和一定数量的旅游产品,包括柯渡镇、鸡街镇、甸沙乡和六哨乡。

二、优化国土开发利用

稳定、保护农用地空间。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农地转用审批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完善耕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建立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完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技术审查制度,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制度,保质保量补充耕地,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严防耕地灾毁和土壤污染。至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7.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7.05万公顷以上。

盘活、聚集工商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分类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地效益评估制度和后续监督管理制度,实行指标分配和用地效益挂钩。加快城乡闲散、闲置土地清理和指标置换,盘活城乡及园区、城镇建设用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促进用地、环保指标向园区、基地和重点城镇聚集。依托现有发展基础和主要交通干线网络,促进工业和旅游业向园区集聚,农业向园区、基地和龙头集中,商贸流通网络向县城和中心集镇、重点集镇延伸。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35万公顷。

优化、保障生态用地空间。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适度、交通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较好的非基本农田地区进行重点优化开发,包括嵩待高速沿线适建区、昆曲高速沿线适建区、拟建滇中环线适建区、轿子山旅游专线沿线适建区。对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禁止开发,包括牛栏江保护范围核心保护禁止开发区、清水海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对承担生态功能和产业发展功能的地区要限制开发,包括牛栏江保护范围核心保护限建区、主要污染控制区,清水海二级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非特殊保护核心区。对其它保障农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的地区要优化开发,包括东部和西部其它主要提供旅游产品与农产品的区域。至2020年,全县园地、林地、牧草地达15万公顷。

三、优化总体产业布局

构建“一轴三区,四园四带,十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

高原特色农业一大基础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及农产品加工、林产业及家居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稀贵金属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五大新型产业为主,沿主要交通干线构建“一轴三区,四园四带,十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一轴即以嵩待高速为中轴。三区即中东西三区三板块。四园即云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凤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四带即东部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中部新型工业经济示范带,西部特色产业经济带。十组团即羊街林产业及家居制造组团,以农机具为主的装备制造组团,现代物流产业组团,金所及天生桥新型精细煤磷化工、新材料及有色金属加工组团,功山蒲草塘生物、农特产品加工和物流产业组团,中西部新能源产业组团,柯渡红色生态旅游组团,先锋、柯渡资源保障组团,农业产业园区组团,凤龙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组团。

四、合理构筑城镇体系

构筑“一轴、两心、多点、三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组团开发。加快推进中部工业组团、西部特色农业组团、东部文化旅游业组团城镇化开发,引导人口向县城和重点集镇聚集,形成以嵩待高速公路为轴,以县城为中心,以羊街为次中心,以柯渡、七星、河口、功山为特色重点集镇的“一轴、两心、多点、三组团”的发展格局。

基本实现“四规”协调。强化规划约束导向,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基本协调,空间布局基本衔接,基本划定“三区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