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x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55419-201612-019126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6-12-27 10:02
名 称: 寻甸县产业发展规划(一产)
文号: 关键字:

寻甸县产业发展规划(一产)

发布时间:2016-12-27 10:02
字号:[ ]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建设国家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草地畜牧业基地,优质马铃薯商品薯、种薯生产基地为着力点,合理布局,推进农业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至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53亿元,农业增加值达29亿元以上。

(一)合理布局

构建三区三带农业发展格局。东部沿易白公路和昆曲高速重点布局休闲观光体验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构建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带。中部沿嵩待高速重点布局农副产品加工业、市场物流业和山地牧业,构建加工农业经济带。西部依托轿子山旅游专线和寻倘公路,布局发展山地牧业和特色种植业,构建山地农业经济带。

专栏二 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

1.肉牛:仁德街道、柯渡镇 先锋镇、鸡街镇、河口镇。

2.肉羊:特色产业园区、功山镇、河口镇、六哨乡、柯渡镇。

3.生猪:羊街镇、鸡街镇、河口镇、功山镇。

4.禽类:仁德街道、河口镇、鸡街镇。

5.马铃薯:特色产业园区、六哨乡、甸沙乡、功山镇。

6.蔬菜:仁德街道、特色产业园区、七星镇、羊街镇、柯渡镇、 先锋镇、鸡街镇。

7.生物产业:特色产业园区、仁德街道、功山镇、河口镇、七星镇、鸡街镇、六哨乡、甸沙乡。

8.玉米:功山镇、河口镇、鸡街镇。

9.渔业:仁德街道、七星镇、鸡街镇、羊街镇。

10.水稻:仁德街道、羊街镇、七星镇、柯渡镇。

11.烤烟:功山镇、河口镇、七星镇、鸡街镇、甸沙乡。

(二)推进农业品牌化

稳步提升粮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专用玉米、杂粮等专用粮食和特色、优质商品粮。加快发展现代粮食加工,坚持全加工、全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综合效益,打造云南省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及供应基地品牌。至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4万吨以上。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探索无公害生态烟叶生产,提升烟叶质量和种值效益,打造国家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品牌,至2020年,烤烟产值达6 亿元、增加值达3亿元以上。

做强山地牧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畜禽、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型畜牧业,打造全国具有云南特色的山地畜牧业基地品牌,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示范产业。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推进畜禽良种化、布局科学化、养殖小区化、生产设施化、加工精深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产品品牌化经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跨境动物区域化管理及产业发展试点,严防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有效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品种资源、养殖技术和品牌,稳步增加猪、禽生产,促进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牛羊肉产业,大力发展原生态山地鸡(土鸡)、土猪、土牛产业,实现畜牧业翻番增长,至2020年,增加值达13亿元以上。

做大特色产业。结合美丽乡村和脱贫攻坚开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以示范基地创建为平台,以经营主体为主导,推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做精做优为导向,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引导、先进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推进马铃薯、蔬菜、林果、生物药业、淡水养殖、现代种业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国优质马铃薯商品薯、种薯生产基地品牌和云南省绿色无公害生态蔬菜基地品牌。大力推广节能增产措施,加强流通交易市场体系和品牌建设,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推进马铃薯、鲜销蔬菜、中药材产业(三七、石斛、灯盏花、油用牡丹、重楼等经济价值较高中药材和食药同疗药材林下种植业等)倍增发展,至2020年,增加值分别达4亿元、4亿元和2亿元以上。加快花卉、蓝莓、葡萄、杨梅、甜柿、樱桃、油桃、车厘子等优质高效农产品发展,至2020年,实现增加值1亿元以上。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基地,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扶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林农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规模经营。至2020年,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市级达26家,耕地流转占在册面积的50%以上,规模化种植水平达40%,规模化养殖水平达50%以上。

加快农业园区和基地平台建设。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强化园区招商引资和合作共建,推动政府、企业、农业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联动合作,支持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员创办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园区集中,引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以马铃薯、蔬菜、畜牧、种业为重点,加强资金和政策资源整合,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农业生产基地。

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改善农村融资环境,推动建立集农村产权管理、评估、流转、融资为一体的县乡金融服务中心(站),全面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融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发展县域民营金融机构,壮大支农力量。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区域性“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支持农村电商发展,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互联网+产业链”协作新模式,有效解决产销脱节、信息不对称问题,推进农业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和有序经营。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建立多位一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制。强化产品安全质量控制,完善标准,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标识、准入准出等制度,加强检测检疫设施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95%以上。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要求,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清真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大扶持,支持精深加工装备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云南省清真食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品牌,至2020年,农产品加工率达50%以上。以农业园区和都市农庄为主,沿昆曲高速、易白公路、牛栏江沿线和轿子山旅游专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四)推进农业工程化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投入,以“两引”工程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以水利化和机耕道路通达、硬化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新建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高效灌溉节水工程、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至2020年,实现水利化程度达70%,有效灌溉面积达65%,高标准农田达50%以上。

提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在重点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化,有选择性的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至2020年,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6%,达43.93万千瓦。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设施,发展钢架大棚,喷滴灌,舍饲标准化、清洁化养殖,智能控制,精准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种节约型农业等设施。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乡村人才深入农村创业和开展科技服务,推广核心增产节能技术,至2020年,设施农业耕地面积达8万亩以上。

专栏三 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工程

1.农业基础改善工程:实施33件小型水源工程建设,11条中小河道治理,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5万人;实施2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3.85万亩高标准农田、烟田水利设施、密集型烤房和高效节水工程等项目建设。

2.科技增粮工程: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完成10片粮食高产创建,实施10大科技增粮措施。

3.特色产业建设工程:建设5万亩高淀粉马铃薯, 3万亩以生产薯条、薯片为主的加工型薯,10万亩鲜食菜用型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马铃薯设施农业5000亩。加大畜禽圈舍建设扶持力度,实施草地改良及草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0万亩,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生猪、家禽、草食肉畜原料生产基地。实施蔬菜“双千”(千棚连建、千亩连片)工程,建设一批冬季时令蔬菜、无公害外销蔬菜及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提升3万亩蔬菜基地,新建4万亩蔬菜基地。加强冷库建设,建设改造冷库5个。

4.种业建设工程:做强做大马铃薯种业,加快一级、二级、三级种种薯繁殖基地建设,建成2万亩良薯繁育基地。做实小麦油菜夏繁基地育种,加快畜禽良种推广步伐。

5.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户以上,形成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户以上。有序发展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都市农庄。

6.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良种选繁育体系、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动植物防疫体系、经营服务市场体系、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土地流转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