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x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55419-202012-350983 主题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0-11-27 15:47
名 称: 关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文号: 关键字:

关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发布时间:2020-11-27 15:47
字号:[ ]

      

一、《纲要》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528日,昆明市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启动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市级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我们一方面积极谋划、上报重大前期课题和重点项目等前期基础工作,一方面加紧拟定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县人民政府于2019821日,下发了《关于启动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同步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19916日,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了具体安排部署。寻甸县十四五规划体系由15个重点研究课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国土空间规划,29个部门(行业)专项规划,16个区域规划等6部分组成。截至目前,县发改局牵头的6个重点课题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已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已编制完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各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寻甸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全县规划编制工作。县发改局相应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县发改局“十四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对“十四五”规划有关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和责任落实。

二是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做实基础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我局及时对“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基本思路、重大项目进行了多次征集和梳理。2019930日,下发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及任务分工》的通知,筛选15个重点前期研究课题,明确了课题研究责任分工。梳理、收集、上报了全县产业发展情况、“十四五”重点项目、需纳入上级规划的发展思路等专题。为了拨高站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政策性,6个重点研究课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经比选,委托昆明学院编制,县发改局全程参与。从2020117日至今,分9次、历时25天,编制单位和县发改局深入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对有关重点项目开展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工作,对寻甸县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项目和格局等进行深入研究对接。

三是广泛意见征求。坚持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课题研究成果、总体发展基本思路进行了三次现场征求意见和一次书面征求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了三次书面征求意见,多次上门面对面征求意见,召开了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企业家座谈会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召开了与重点企业家、各县直部门、各乡镇的意见征集会。与政协进行了专题协商。结合征集的意见建议,我们认真修改,经20稿修改,形成现稿。

四是统筹组织好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方案》确定的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做好规划编制督促、服务工作。每星期梳理课题和规划上报情况,督促规划进度和质量,下发督促通知4次、请县政府目督办督办一次。深入各级各部门收集素材材料百余篇,服务好全县“十四五”规划工作。

五是强化落地性。理论性与操作性结合。规划初稿出来后,我们组织26家重点部门集中进行半个月的封闭修改,每家部门对涉及的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将十四五期间各部门必要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重要发展思路融入规划。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意见征集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进行了细致的核实修改,提高了规划的可操性和落地性。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加紧对接。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规划进展情况,精准衔接上级政策,在指标体系、项目建设、发展定位、总体布局方面,与上位规划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三是按时按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对接征求市级相关部门意见,组织专家评审。按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修改完善后,于12月底前完成县人民政府、县委相关会议审议工作,确保按时提交2021年人代会审议通过

二、《纲要》内容情况

《纲要》由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构建发展新格局,加快三产深度融合、构建迭代现代产业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打造“两山”理论寻甸样本,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民生优先、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推进和谐法治平安寻甸建设,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保障措施11章组成。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过年五年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积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风险挑战,着力推进稳增长、准脱贫、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六稳”、“六保”任务全面落实,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规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规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落地见效,全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县域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县域经济考核排名进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2020年达140亿元左右。二是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就业形势积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障切实增强,城乡居民五险覆盖率达96%,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排名全市前列。三是结构调整成绩斐然。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7.4:34.5:38.1 调整为2020年的23.315.960.8,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超过60%四是高质量脱贫摘帽。投入资金114.03亿元,“七个一批”工作深入实施,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组织创新奖。五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住房、水、电、路、通信等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实现6100%。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复审。六是产业发展优势凸显。粮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新型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品牌不断形成,成功创建“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培育成效明显、产业布局优化聚集,化工产业实现减量提质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家居建材、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服务业转型创新发展加快。文旅、农旅加快融合,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子商务业集聚发展七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骨架公路网体系全面联通,能源网络体系逐步完善,水利网络得到切实保障,通讯网络全面提升。八是民生事业保障切实增强。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文化事业建设切实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重大风险防范切实增强,社会安全感大幅提升。九是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塘子街道钟灵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凤龙山草原获“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称号。牛栏江国考断面(寻甸段)水质达到Ш类水保护要求,清水海集中式饮用水源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全县空气质量达标率99%,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评价为“好”,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省级考核连续3年“基本稳定”。是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各项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结构不优,产业发展层次低,工业、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链短,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动力不足,投资缺少重大项目支撑带动,消费水平有待提升,对外开放不足;活力不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基础薄弱,基础短板弱项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不尽均衡。

发展机遇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县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战略实施为我县发展增添新动能;国家重大工程实施为我县发展带来新活力;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我县发展拓展新空间;县域良好发展基础为我县发展带来新条件。

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快速增长压力大;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压力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长压力大;转型升级压力大。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我县将处于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紧机遇,奋发有为,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机遇,积极融入省市区域发展大局。发挥比较优势,发扬寻甸脱贫攻坚精神,解放思想,奋发有为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投资、扩消费、增动力,补短板、惠民生,促开放、推改革、激活力,着力打好“乡村振兴、产业倍增、基础提升、城市提质、污染防治、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社会治理”攻坚战。高质量推进“四区一城”建设,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昆明市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与国家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中国梦寻甸新篇章。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特色引领;坚持扩大需求。

发展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推进,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八大攻坚战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四区一城”初具规模,昆明市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发展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GDP年均增速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166”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重点支撑产业实现倍增。以投资、消费为主体的多元需求动力体系基本形成,消费、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产城深度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6%以上。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一核两心四镇多点”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基本完成,创业创新氛围大幅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发展效率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提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外向度、开放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招商引资、对外贸大幅增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发展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生态治理保护建设任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和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改善。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行政效率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展望2035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全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实现翻两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四区一城”全面建成,与国家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构建发展新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县城中心区、金所街道、羊街镇、倘甸镇、柯渡镇、河口镇、七星镇、功山镇、鸡街镇。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清水海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牛栏江流域水源保护核心区,森林公园、草原公园保护核心区。明确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稳定、保护农用地空间,盘活、聚集工商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优化保障生态用地空间。保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生态红线保护面积保持在748.61平方千米以上

县域总体功能建设“四区一城”,打造昆明市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发展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承担发展经济、保护生态、聚集人口、提供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融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滇中新区联动发展,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建设昆明北部增长极,打造昆明后花园。建设昆明市农特产品、农副食品、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应急保障基地,绿色工业创新发展基地,大健康后花园。嵩待高速为界,将县域划分为中东西三板块。中部板块包括仁德街道、金所街道、羊街镇、功山镇、先锋镇。依托云南寻甸产业园区、国际畜产品肉牛交易中心建设,深度推进产城融合,着力发展绿色工业、加工服务型农业、城市配套综合服务业。东部板块包括塘子街道、七星镇和河口镇。依托渝昆高铁寻甸站,推动“站城一体化”,着力发展高铁经济,发展康体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旅游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西部板块包括倘甸镇、柯渡镇、鸡街镇、凤合镇、甸沙乡、金源乡、六哨乡和联合乡。巩固发展山地牧业和特色种植业以倘甸片区为依托,发展生物产业。

构建“一核两心两轴三极三板块”的总体发展格局一核:加快仁德街道、七星镇联动发展,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圈核心。两心:建设羊街镇、倘甸镇两个次中心。两轴连接羊街镇、金所街道、仁德街道、塘子街道、七星镇、河口镇、功山镇,形成“昆明—滇中新区—杨林工业园区—嵩明—寻甸—马龙—曲靖—陆良”南北开放集聚发展轴;完善河口镇 —七星镇—仁德街道 —金所街道 —甸沙乡—六哨乡— 凤合镇—倘甸镇—鸡街镇公路网,形成东西生态经济联动发展轴。三级高铁经济产业联动“建链”发展增长极,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强链”发展增长极,特色畜牧产业“延链”发展增长极。三板块东、中、西三板块。

构建“一带一廊一圈一格局”产业格局一带:东部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中部加工服务农业,西部山地农业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经济带。一廊:沿嵩待高速、金鸡公路,集聚发展,建设绿色工业经济走廊。一圈:统筹仁德街道、七星镇发展,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圈核心。一格局:双集四线三片四廊旅游发展格局。

构建“一核两心四镇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一核:仁德街道、七星镇城市经济发展圈核心。两心:倘甸镇、羊街镇次中心。四镇:鸡街生态小镇、柯渡红色旅游小镇、功山功山羊小镇、六哨彝乡小镇。多点:培育发展塘子镇、金所街道、先锋镇、甸沙乡、河口镇、联合乡、金源乡、凤合镇特色镇,打造服务农民的区域服务中心。

(四)加快三产深度融合,构建现代迭代产业体系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强基础,稳定提升粮烟综合生产能力;抓龙头,实现“一县一业”品牌化;亮名片,实现“一乡一品”特色化;转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深融合,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发展新格局,打造绿色工业基地,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推动现代综合服务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大健康服务体系。

(五) 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现代交通网络。构建“三通八射一专”对外联通通道,构建中长期以“一横一纵”高速公路、“三横四纵十联”干线公路为基础的对内联通网络,推进交通进村入户,构建交通枢纽。提升电力能源保障,筑牢电力基础设施,推进风电、光伏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油气保障覆盖面。完善水利设施,加强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优化县域水资源配置,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建设高速优质新网络,打造数字寻甸创新应用新平台。完善物流体系网络,建设物流基础网络,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快绿色发展,打造“两山”理论寻甸样本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打造清新寻甸、秀丽寻甸 清洁寻

甸。

(七)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厚植乡村发展

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完善基础设施供给配套,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八)坚持民生优先,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优先发展教育体育科技事业,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增加居民收入。

(九)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推进和谐法治平安寻甸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十)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实施行政体制改革 扩大内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十一)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项目实施,加大投入保障,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规划衔接,加强监督考核

三、几个重点问题的说明

发展功能定位方面。坚持建设四区一城,承担发展经济、聚集人口保护生态建设昆明北部增长极,打造昆明后花园功能但四区一城内涵有了新变化(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昆明市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宜业新城)。

发展原则方面。在新发展理念基础上,结合实际,增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特色引领、坚持扩大需求原则。

发展目标方面。定性目标国家“十四五”规划六个“新”发展目标基础上,结合寻甸发展需求和实际,增加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城乡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目标。定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依据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进行测算。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国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可翻一番。要与全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县人均GDP需翻两番、达14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增2倍,分别达9万元、3.5万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需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分别年均增长7.5%8.5%以上才能达到现代化目标要求。其它主要经济指标根据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进行测算。其它社会等发展指标,依据现状发展实际,结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参照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测定。

在空间布局方面。依据发展现状实际和发展支撑需求条件,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连片打造。构建“一核两心两轴三极三板块”的总体发展格局。依据一核两心四镇建设带动东中西部协调联动发展。

 产业布局方面。坚持发展166产业,构建“一带一廊一圈一格局”产业格局,但内涵发生了变化。一廊:沿嵩待高速、金鸡公路,集聚发展,建设绿色工业经济走廊。一圈:统筹仁德街道、七星镇发展,打造城市经济发展圈核心。一格局:双集四线三片四廊旅游发展格局。示范带动,依托发展实际和需求,布局一乡一品特色小镇,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城市建设布局方面。构建“一核两心四镇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强化中心带动,重点突破,建设四个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特色集镇,打造服务农民的区域服务中心。

 发展任务方面。围绕八大攻坚战,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倍增、补齐短板、城市扩容提质、人民生活品质提升。(1产业发展。强化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和产业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发展。围绕做大总量、规模,提升质量品质,做优品牌,促进转型升级,依托大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产业平台信息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促进重点产业倍增。强化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建设,促进畜牧业倍增。强化一园三片建设打造,突出农产品加工、家具建材制造、工业大麻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工业倍增。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倍增。发展数字信息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业倍增。围绕产业倍增,以一核两心、四镇为重点,建设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2补短板。以基本补齐短板为目标。新基建、老基建齐发力,硬件、软件建设齐推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对外高效联通成网,对内高效畅通联通,推进基础设施进村入户。为城乡居民出行、用水供水、用能、通讯要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保障。强化居民收入增长,强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强化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各信息平台系统和市场枢纽布局建设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平台载体。(3发展动能。强化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多元驱动体系建设,将十四五期间甚至更长时期,需要建设的项目列入规划。以增加居民收入,发展工业、全域旅游业、聚集人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挖掘扩大消费水平。以投资、消费倍增支撑发展倍增。强化对内对外开放,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市场份额。加快综合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的活力。(4)安全发展。强化城市安全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基层治理优势,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