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模式
无障碍浏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www.kmxd.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015155419-202302-662182 主题分类: 灾害事故救援
发布机构: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3-02-01 14:58
名 称: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减灾应对措施
文号: 关键字: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减灾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3-02-01 14:58
字号:[ ]


为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实现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及早谋划,采取有力措施,边防疫边防,两手抓两不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强对流天气对我县农业农村领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结合相关气象水文数据、历年灾情,研判当地今年汛期粮食生产可能面临的突出风险

随着极端性天气引发的气候事件日益增多,粮食生产可能会面临大旱、大涝、大冷、大暖的气候影响。目前我耕地仍然是“靠天吃饭”,粮食稳产和增产要靠风调雨顺。7月、8月、9月是我县秋粮生产最紧迫、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旱涝等灾害频发重发期。极端气候事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冲击,一旦发生流域性的洪灾、大范围的干旱,不仅我县秋粮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带来农业病虫害增加的风险。要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绷紧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这根弦极为重要。

二、基层在加强防汛救灾能力,减轻农业损失等方面面临的突出难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实践证明,面对同样灾情,凡是农田水利设施好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小,生产恢复快;而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灾害造成的损失重,生产恢复慢。近年来,虽然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均有指标,但每年新增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依然满足不了农户的需求;另外,由于高标准农田维护资金缺乏,尤其是建设时间较久的项目,有的沟渠已有部分损坏,渗水、堵塞严重,导致部分农田无法灌溉,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只有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才能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三、农业减灾应对措施

(一)基层干部群众对加强农业汛期防汛救灾的具体建议

农业、应急、水利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会商,加强联系、旱情监测,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确保通讯联络畅通,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技术措施,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各乡镇农业科通过排查低洼易积水的村庄和农田,掌握易积水面积、种植作物、排水措施等基本信息,对非耐涝作物及低洼田块,组织群众开沟排水,检查、加固、修缮种植大棚、畜禽棚圈、供电设备等生产和水利设施,督促渔业从业人员加固养殖设施、排涝设施等,做到提前排查到位、转移到位、安置到位备足应急救灾物资,灾情一旦发生,各有关部门在做好灾情调度的同时立即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各司其职,提出有针对性的抗灾减灾指导意见,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管道沟渠,修缮损坏的生产设备。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力度,做好农药、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及时将灾情核查情况报送县委县政府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及时协调用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二)基层对于农业抗风险能力的长远建议

一是设施减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减损基础,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努力做到旱涝保收。

二是技术减损。推广粮食减损技术,降低各环节损耗。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生产全程的增粮减损。

三是防灾减损。构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灾害损失。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监测预警、综合防控和灾后恢复生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制度减损。加强节粮减损宣传和立法,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