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寻甸县始终将理论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注重在大众化、通俗化上下功夫,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寻甸大地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以上率下,抓好学习教育。抓“关键少数”。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细则,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讨、专家学者授课、专题调研等方式,举办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场次,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1100余场次,示范带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学理论、用理论。抓党员培训。依托县委党校师资力量和阵地优势,举办寻甸县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2期,全县600余名科级领导参加培训;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3期,培训党员干部27125人次,开展“三会一课”34297次,主题党日22782次,努力抓好抓实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抓学校思政课建设。压实教体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政治责任。深入开展“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创建活动,创建“中共党员思政课教师先锋岗”,开展中小学书记和校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40余场次。抓网络学习。利用“智慧党建”、“云岭先锋”APP、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学习。截至目前,寻甸县组织1300余人参加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完成“学习强国”平台注册20230人。
创新举措,深化基层宣讲。运用互动化宣讲。24名县委宣讲团成员、128支各行各业宣讲小分队,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村组院坝、企业车间、宗教场所1200余场次。开展“双语宣讲”。针对寻甸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探索采取“普通话+民族语言”双语宣讲的模式,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文明实践活动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为主题,举办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等文明实践活动1539场次,持续掀起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热潮。
丰富内容,做好大众传播。用好融媒平台。注重内容建设,在寻甸融媒APP、寻甸融媒公众号、微博等县级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推送理论宣传信息500余条。召开“非凡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4场,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微党课》6期、《二十大报告微讲堂》18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县委全会、“两会精神”走基层宣讲》34期。录制理论音频13条,在全县900余个村组、社区939个应急广播端口持续滚动播放,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声”入人心。用好文艺平台。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寻甸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展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10余件;编辑出版《寻甸民族文化》喜迎二十大征稿专辑,刊发文学作品32篇,创作数来宝《喜庆党的二十大》等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宣讲”,的形式,让群众在感受文艺熏陶的过程中,聆听党的声音,感悟党的思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好社宣平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宣传栏、广告牌等宣传阵地制作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在出入寻甸方向高速公路旁和县城主要路口利用大型单立柱广告牌刊播党的二十大宣传海报266幅,全县192块LED显示屏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持续滚动播放党的二十大精神标语、口号。
落实责任,强化支撑保障。把准方向导向。统筹指导全县党政群新媒体信息发布和网上宣传,备案登记网站11个、新媒体账号75个,组织全县网评员开展网评引导80次7167条,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认真开展新媒体巡查纠错,督促整改表述错误、不规范等问题314条,确保理论宣传导向正确、内容准确。强化制度建设。制发《寻甸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实施细则》《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各年度《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安排》,规范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形式和要求。将理论工作纳入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和意识形态巡察、专题督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党校为支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主阵地,打造“1+N”宣讲队伍体系。统筹整合全县人才力量,吸纳领导干部、村两委人员、青年人才、致富带头人等,构架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理论宣讲宣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