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子街道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情况介绍
一、塘子基本情况
塘子街道于2017年1月5日从仁德街道析置成立,全街道国土面积152.24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85个自然村、109个居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482户3339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730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
塘子街道地处昆明、曲靖两市交汇地带,是寻甸的南大门,昆曲高速公路、易白公路、320国道贯穿东西,易天公路、土金公路、东川铁路支线连接南北,牛栏江由南向北穿境而过。境内河山秀美,风景绚丽,钟灵山、塘子温泉、关索岭、古驿道、古战场、古城墙遗址文物古迹不胜枚举,素有“钟灵毓秀之地,南谷温泉之乡”的美誉。
截至目前,全街道有乡村旅游接待点15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4家,直接从业人员达66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1800余人。2021年共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实现营业6200余万元。2020年评选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乡镇。2021年塘子街道钟灵社区被评选为昆明市旅游扶贫示范村。
二、塘子发展底蕴
(一)历史文化悠久
1.钟灵山塔林。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钟灵社区东北钟灵山,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塔林分布面积为1560平方米。现存有39座塔林,有三重堂的钟灵禅寺遗址一处,清康熙三十七年、四十四年(1705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石碑各1通。从塔铭上能见到的各墓塔建造时间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几个朝代,塔林为清代建筑。塔林均为“堵波式”墓塔,是钟灵禅寺历代僧尼的圆寂之地。墓塔全用石料建造,形式统一、规整,均由墓室、基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墓室用石料砌成长方形,穴顶砌成拱形,除单列墓穴以外,成排墓塔的墓室均连在一起;在塔基前留有墓口,墓口与地面相平,从墓口有台阶进入墓室;墓室封顶砌平以后,在每个墓室上独立建塔,塔与塔之间距离1.8米。塔基平面呈方形,须弥座式,座高2米,座上均刻有纹饰;塔身多为覆钵式,少数为方形,向南面辟有龛,龛内嵌有石碑;塔刹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边沿有莲花等纹饰,上置圆球状宝顶;个别圆形近似鼓形,圆形塔身均为素面,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比例均匀。各塔高度不一,一般高3—5米。钟灵山塔林对研究佛教传播及发展历史、考古、佛教建筑等都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1年3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塘子清真古寺。塘子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年间重建,有经馆书院、叫拜楼、朝真殿、厢房、厨房等50余间。1920年遭匪患被焚毁,后经乡老募捐筹款,并卖出寺产水田20亩重建,1927年建成。1937年大寺前门4间落成,中间为石拱大门,寺前叫拜楼5间,基地3层,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朝真殿外檐雕刻玲珑剔透,花鸟逼真生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4年,由县民宗局牵头,整合资金560万余元对清真寺进行原样维修。塘子清真寺于2003年8月被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评为五好清真寺;2005年至2006年评被昆明市宗教局、市伊斯兰教协会为模范清真寺;2009年12月分别被市宗教事务局评为模范清真寺及模范宗教活动场所;2009年被列为云南省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8月被昆明市宗教局、市伊斯兰教协会评为首届和谐寺观教堂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
3.易隆历史古迹。易隆清真寺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中,始建于明中叶,清康熙年间重修,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光绪七年(1881)重建。清真寺坐西向东,建筑占地面积为845.4平方米。由朝真殿、门楼及左右厢房构成一个封闭四合院式格局。朝真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青色瓦顶,有脊兽,三开间,通面阔13米,通进深10.4米,前出檐1.1米,有拱顶;明间有六道隔扇门,明间柱头雕有“二龙抢宝”雀替挂饰,明间高悬一匾“道原於天”,为清末抗法名将马维骐所题,檐下立有两通记事碑;厢房为三开间两层楼房,门楼为三开间两层楼房,门楼台阶前有一对石狮子,一只头部损毁。易隆清真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3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门道遗址寻甸段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东北关索岭上,始建于秦,一直沿用至清。五尺道为秦、汉、唐时期云南通往内地驿道中之一段,修筑时由于山高谷深,施工难度大,道路仅宽五尺,故称“五尺道”。东由马龙县入境,西入嵩明县境,后几经修复,现存为清代重修,路段长约500米,宽1.5—2米,由毛石铺筑,有部分路面保留有古代马帮留下的马蹄印数十个,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3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关索岭烽火台遗址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东北关索岭上,始建于秦,一直沿用到明、清。为五尺道驿道、易隆驿及木密关守御所千户所的信息传递工具及军事防御设施。关索岭烽火台遗址为东西走向,三堆烽火台并排在一条线上,为人工堆砌的土堆,高4米,周长3米,第一堆到第二堆的距离为13米,第二堆到第三堆的距离为60米。烽火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关索岭烽火台在古代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虽极为简易,但在寻甸境内实属罕见。关索岭烽火台遗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木密关守御千户所遗址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东北方,设立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清初改为屯丁,续为军营,康熙二十六年(1687)撤销。作为军营存在了297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遗址现存四门墙基及东南约600米的夯筑砖石砌营墙,其营墙依山势台地修筑,采用夯筑、石砌、砖包等工艺,高低错落而浑然一体,坚固而又简洁实用,与明代城市城墙建筑有明显的差别。木密关守御千户所为明代在云南先后设置的10个守御千户所之一,在保障通京驿道畅通和巩固明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关索岭营盘遗址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东北关索岭西麓,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遗址为原木密关守御千户所外防驻兵营地,营盘面积有1657平方米,周长161米,向东开一门;营房东、北面存有高10—30厘米的墙基,长达100米左右;营盘遗址内采集到大量碎陶片、瓷片、瓦片、铁钉等遗物。据传营盘曾遭火灾而被烧毁,后又重建,后因兵乱而彻底被毁,而后废弃;在墙垣上发现有炭灰、碎瓦等物。关索岭营盘遗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关索岭碉堡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易隆社区易隆村北关索岭湾花箐山,始建年代不详,坐西朝东,建筑占地面积为28平方米。碉堡为古驿道上的防御性建筑,向南与木密关守御千户所的北门相对,再向南与易隆驿相对,距木密关守御千户所约2公里,距易隆驿约4公里,同时为木密关守御千户所及易隆驿的前沿防御工事。平面呈正方形,石质基础,夯土墙,分上下两层,边长为7米,宽4米,墙体厚1米,残高5米,向东辟一门,碉楼前西北方设一掩体坑,长5米,宽2米,深约1.5—2米,能容卧10余人。关索岭碉堡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二)民族风情多彩
1.正月十六落灯节。落灯节也叫“正月十六赶夜街”,它有两大内容:一是赶夜街,二是唱花灯。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塘子村从村头到村尾都挂着大红灯笼,把塘子村装点得更加美丽、红红火火,灯笼下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塘子小学校内,还有一个舞台,来自寻甸、嵩明、马龙等地的民间文艺团队,会举行花灯、小品、歌舞等文艺表演。近年来,塘子赶夜街人来人往,最高峰人数可达3万多人,村子外面汽车排成几公里长龙,热闹非凡,充分展现了寻甸各族人民团结和谐,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2.苗族花山节。花山节,也称“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川南南部和中西部云南东南部。各地节期不一,塘子街道已在钟灵社区小海新村成功举办3场花山节。节日当天,苗族人民盛装汇集到传统的跳场坪,青年男女绕场中央的花秆跳舞,还进行爬杆、赛马、射箭、唱歌、跳舞、选美、女红等比赛。同时,还要举行物资交流,供销部门和个体商贩组织许多工农业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出售,又把农副产品、药材等收购到外地出售。整个花山节的活动洋溢着各民族团结和睦,人民欢乐幸福,购销两旺的景象。
(三)温泉资源独特
塘子温泉。塘子温泉属硫磺泉,古称南谷温泉、热水塘,素有“南谷温泉,腊谷涂水”“三山夹一嘴,不出娘娘出热水”之称。历史上被誉为“风流不减瑶池液,声价应同沐邑汤”,被列为“寻阳八景”之一。出水处汤沸波翻,出水口水温高达76摄氏度,能煮熟鸡蛋,具有止痒、排毒及解毒的功效,对皮肤病、风湿病、内分泌紊乱、美容养颜具有明显疗效,相传“初春温泉洗个澡,一年到头百病除”。
(四)自然风景绮丽
1.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320国道旁,距离塘子街道办事处驻地约7公里,距昆曲高速公路易隆口8公里。占地面积8100亩,最高海拔2332米。除了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以外,还融合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山势地貌自然形成的“三十六筒花边鼓”“七十二帼吊吊旗”,以及“春花浮涧槽”“老虎瘙痒”“晨曦观日”“白马望金钟”“五老观太极”等自然景观。山上的钟灵寺始建于明代,曾是西南六大名寺之一,可惜在1940年冬因火灾而毁,现仅有遗址及39座塔林。钟灵寺遗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从寺基来看,钟灵寺的建筑有一定的规模。钟灵寺建于明朝,兴于清朝,毁于民国,历经了三个朝代,从现存的遗址可以想象曾经的宏伟和繁盛场面。
2.一丘田。“一丘田智慧康养田园社区”由寻甸锦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位于钟灵社区,规划土地总面积14783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148亩,辐射区面积9635亩。是一个以高端服务塑造品位的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智慧康养+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康养田园社区。项目总投资29亿元,以高原现代农业发展为基础,以生态休闲文旅发展为驱动、以森林康养社区发展为提升,围绕六度康养理论,把现代化农业、休闲旅游、社区合作、医疗康养、研学教育基地等要素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
三、发展规划
近年来,塘子街道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街道重点工作来抓,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四区一城,主动融入全县“一带一廊一格局”发展布局,紧扣“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着力打造“四区三片两园一心”。
(一)打造四区: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温泉养生休闲区、生态健康度假区、历史遗迹保护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依托现有的塘子古清真寺、易隆古清真寺等民族文化资源,塘子大村正月十六“落灯节”、开斋节、小海新村花山节等节庆活动,以及小海新村蜡染非遗工艺,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方面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塘子目前有少数民族村落7个,已创成省、市民族团结示范村3个,后续将继续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强化巩固各民族团结友爱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推进牛羊肉美食和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步伐,鼓励举办丰收节、落灯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争在小海新村建设蜡染非遗技艺传习馆。温泉养生休闲区依托塘子千年硫磺泉,充分把握温泉度假村未来发展大势,走“温泉+X”的大温泉开发之路。积极对接引入途远集团盘活星河温泉一期、二期项目闲置建设用地,发展温泉民宿与其他产业的嫁接,达成1+1>2的效果,通过文化主题的整合及泡浴模式的创新,把温泉泡浴板块的特色做足。生态健康度假区依托现有比较成熟的一丘田智慧康养田园社区项目,大力推进“一田带六村”项目建设,集群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田园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比较成熟的项目是小海新村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对现有小海新村主干道进行加宽,并对主干道旁边景观进行打造。历史遗迹保护区依托易隆片区历史古迹,积极争取支持多项目进行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尽早开发利用。
(二)连线三片:即南谷温泉体验片、钟灵毓秀历史文化展现片、凤龙湾旅游生态休闲体验片。南谷温泉体验片以塘子温泉、星河温泉为核心区,深入挖掘塘子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并与温泉、休闲等概念充分整合,形成独具特色与感召力的文化主题继而通过温泉产品将文化主题充分演绎,创造特色。以街道办所在的集镇建设为抓手,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综合集贸市场、少数民族特色小吃街,完善温泉疗养、旅游资源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体验等功能。钟灵毓秀历史文化展现片依托320国道——易白公路交通优势,围绕钟灵社区小海新村、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丘田善态庄园现有基础,打造苗族“花山节”“摸鱼节”、蜡染、苗绣、芦笙舞等,以“非遗”传承、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为主题的文旅体验。同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及政策支持,对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逐步进行开发利用。凤龙湾旅游生态休闲体验片依托凤龙湾特色小镇及县委、县政府“一镇带三村”总体发展架构,以大坝者村乡村旅游为主题,提升改造传统村落,建设健康步道,打造田园景观。引导群众建设开放式庭院,发展民宿、饮食产业,盘活村内土地资源,分区域进行规划,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区,蔬菜种植体验区,水果采摘园。以现有小广场为基础,打造“展销平台”“短视频平台”“媒体平台”,强化宣传推广,使大坝者村成为对外宣传展示塘子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
(三)盘活两园:即农旅生态体验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农旅生态体验园依托现有的一丘田庄园、老包农家园两个县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鼓励、引导辖区企业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果蔬采摘、垂钓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同时,大力推广苗家鸡、功山羊、云岭牛养殖,支持一丘田打造研学基地,大力培育农耕文化,将麦场、钟灵、易隆片区打造成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型村庄。现代物流产业园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通过以商招商等有效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易隆片区和火车站片区物流建设;同时从易隆集镇现状出发,扎实推进集镇提升改造,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及资产,加大农贸市场、停车场、绿化亮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配套完善集镇设施易。
(四)建设一心:即休闲宜居康养小镇。围绕打造寻甸“四区一城”城市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塘子街道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重点打造乡村休闲养生旅游业及特色生态农业,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生态农业为主导,集生态能源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于一体,将塘子打造为寻甸“三农”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及集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休闲宜居康养小镇,成为山清、湖澈、民安、物丰、宜居、宜业的“康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