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多措并举做活“旅游+”文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昆明市寻甸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利用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景观,依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创品牌,解锁交往交流交融“流量密码”
坚持把旅游品牌打造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开展旅游品牌创建和景区质量提升行动,景区特色 和服务品质更加凸显,发展后劲更加坚实。寻甸山水风光资源得 天独厚、民族文化禀赋绚丽多彩、红色基因传承光荣厚重,全县 旅游业正面临着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难得机遇,特 别是随着陆寻高速、功小高速、渝昆高铁快速推进,旅游区位优 势更加凸显,打造“云岭旅游名县”的基础更加扎实。现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四季旅游线路吸引力日益增强,今年累计接待游客 31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大美寻甸”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成功解锁寻甸及周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流量密码”。
二、促转型,拓展交往交流交融“多元空间”
以“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将现代农业、民族文化等元素融入旅游领域,满足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式、定制化的旅游需求,开启旅游新业态,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空间”。培育以河口北大营、七星凤龙湾小镇、石板河风景区、塘子一丘田善态庄园、星河温泉小镇、柯渡大叠水、倘甸花道人 间、联合马棕岭、金源小青藏高原、甸沙密枝林、功山龙山等一 批“农业+旅游”新业态,将我县优美自然风光串联成线,从自然风光中感受我们美好幸福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以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园、七星鲁口哨中央红军“4.29”渡江令发布遗址等一批“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爱国主题精品景区(点),提升寻甸旅游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品位,提升各族群众爱国情怀。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凸显,各族群众在旅游过程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
三、优服务,厚植交往交流交融“优渥肥土”
以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为突破口,积极打造促进各民族交 往交流交融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通过布置展陈、人工讲解、智能导讲、数字技术等方式,寓教于事,在“润物细无声” 中使各族游客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聚焦文旅企业和各族游客关切,举办文旅法律法规培训,各级各部门和各涉旅经营主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守护高效发展,切实压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提升服务品质,守住寻甸旅游口碑,全力推进寻甸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把民族节庆活动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赋予民族节庆活动新功能、新内涵。以“开斋节”“火把节”“立秋节”“花山节”“落灯节”等节庆活动为依托,积极打造为集文化、艺术、体育、商贸为一体的节日盛会,支持各乡镇(街道)举办传统节庆活动,使节日活动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重要平台,成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四、聚共识,共筑交流交往交融“精神家园”
制定《寻甸县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实施方案》《寻甸县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广泛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实体,建成多个红色文化展览馆等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载体,共筑交往交流交融“精神家园”。以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作为重点,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景区景点规划、文艺作品创作和旅游演艺节目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